


笔刷的操作区域为一个球形,常用的笔刷有:

可按序号设置快捷键。
(1)standard(标准):可用来做细节的雕刻,绘制一些沟槽或条形,它总是往顶点的法线方向拖动顶点而不会修改到布线走向,常要调节“笔刷修改器”值使其笔触中间变得尖锐。
(2)damstandard(小刻刀):与标准笔刷相似,但它凸起或凹陷的末端是逐渐变窄的(笔刷 > 修改器 > 平滑设置其圆滑度)常用来绘制清晰尖锐的线条或褶皱,一条凸起的线条配合一条或两条凹陷的线条可组成一道褶皱,再配合shift和抹平笔刷即可绘制出比较真实的褶皱。
(3)claybuildup(增强粘土):使表面高度不断提升(单击鼠标不松开进行反复涂抹高度将重复叠加)并且笔触的两侧是硬的而始末端是平滑的,塑造结构时常用(常配合shift进行平滑)其效果相似于clay笔刷配合方形alpha,但后者不松开鼠标就不会增高表面并且它笔触的两侧是平滑的。
(4)claytubes(硬粘土):类似clay笔刷,只是alpha不同,它笔触的边缘是硬的,关闭alpha后则相似,常用于雕刻大型。
(5)move(移动):用来在平面上拖动顶点,配合alt左右拖动可以往法线方向拖动顶点(但应关闭背面遮罩),常用于调整模型的大型。
(6)pinch(收缩):它把物体的棱角,凹槽或线条捏挤得更加尖锐狭窄和清晰,又不会穿透背面(有别于inflat笔刷)因此它可以让物体变薄也可以修改到布线走向,“笔刷修改器”控制的是捏挤的方向,为正值时是向表面外捏挤(变凸)为负值时是捏挤到表面内(变凹)可按alt控制。
(7)hpolish(抛光):将高处的顶点移动至与低处的顶点平齐,常用于磨平圆滑表面使其变得更加光滑,而按alt则变成polish笔刷,效果相反。
(8)inflat(充气):让表面鼓起来或让紧贴在一起的点边面分隔开来,配合alt则收缩起来,效果类似标准笔刷,不同的是它的笔触无论表面如何起伏都垂直于表面,而后者的笔触则是同一个朝向的,所以它比较适用于在光滑的表面上绘制alpha和让表面鼓起来以及让尖锐的线条变圆润。
(9)curvetube(绘制管状):边数由“笔刷修改器”决定,用于在对象上线状排列几何体(可按m拾取)点击笔触 > 曲线函数 > 边框可在轮廓上生成管状边框,配合shift可缠绕物体进行绘制。
1、可在笔触 > 曲线修改器上修改粗细变化,点击模型表面可结束修改。
2、鼠标离开曲线时,可以通过调节鼠标的红色半径来修改管状的粗细,而当鼠标靠近曲线时,则可以通过调节鼠标的蓝色半径来调节鼠标的调整范围。
3、它与curvetubesnap笔刷不同的是它是沿屏幕方向进行绘制,将会插入对象,而后者只能紧贴在对象表面上进行绘制。
4、带curve开头的笔刷都是可以用来曲线排列的,配合6键都可以平滑曲线,配合5键都可以复制出新的几何体,配合alt都可以在曲线上拖出一条红色直线来删除几何体。
5、它与curvemulitube笔刷不同的是它不能连续创建多条而后者可以,并且后者不能通过修改笔刷尺寸来改变粗细,只能通过修改笔刷强度来改变厚薄而前者都可以。
(0)zmodeler(编辑模型):用于低模的制作,模型不能带有细分,建模原理与max可编辑多边形是一样的,但在ZB里三个面共用一条边也是成立的,不过导进max后将断开成两个元素。
◆ 配合alt单击或拖动鼠标可选择或去选一个或多个面来单独进行编辑,如隐藏或挤出(再按住鼠标不动不断点击alt键可不断切换所选面的多边形组颜色),而配合alt在所选的面上双击则可取消选择所有面。
◆ 它没有切割工具,只能利用边的插入命令插入循环线来加线(选择“多边缘环”只能插入分段线,选择“单边缘环”可以自由插入,而配合alt则可删除循环线)“倒角”也都是对循环边的切角。
◆ 边右键的“关闭”为封口,“缝合”为焊接孔上的所有边,点右键的“拆分”为切割顶点,“缝合”为目标焊接顶点。
◆ 面右键的“插入nanomesh”可以在所显示的每个面上插入模型(即由笔刷 > 创建 > 创建nanomesh笔刷所创建的插入模型),然后可以在工具 > nanomesh上对其大小、位置、角度与数量进行编辑,还可以点工具 > 几何体编辑 > 将BPR转换为几何体进行雕刻。
◆ 边和面右键的“添加到曲线”:选择边作为欲修改的边以便修改或作为笔划以便于对其进行切角或使用曲线插入笔刷来插入模型。
1、它在边右键里只能逐个线段地来添加,所以每个线段都是断开的。
2、而在面右键里则可以选择诸如“多边形组边框”的命令来按多边形组边缘进行添加,所以它添加的每条曲线都是连续的。
3、它与点右键的“生成曲线”相同,不过后者可以在模型上任意点击顶点来连成曲线。
4、可以在笔触 > 曲线 > 曲线函数里删除曲线,也可逐一点曲线删除。
◆ 点、边、面右键的快速网格“QMesh”是最常用的。
1、它与“拉伸”相同的是:
(1)都可以挤出面,而且只要所选的面有一条边在开口边上,那么它在挤出后都将保留被挤出面。
(2)都可以配合ctrl复制出面。
(3)都可以在挤出面的同时配合shift来转变成往法线方向拖动面(将自动删除被挤出线),变成面层级的“移动”命令。
(4)都只要在拖拽出一次高度、操作对象和操作方式之后接下来只要通过点击就可以进行同样的操作了。
2、但不同的是:
(1)它具有吸引功能:
• 正常吸引:它可以将面沿着法线方向或与法线相似朝向的相邻边挤出,也可以将挤出来的面(包括顶面和侧面)与法线接近相反的边数相同的面合并或桥接起来,从而形成通道。
1、所以它可以用来挖孔、填平凹陷或缝隙,而“拉伸”则不能。
2、而当同时出现两个一样的对立面时(如一前一后的),那么将它拖向哪个面就将桥接到哪个面上。
• 不吸引:选择它之后就无法跨网格合并了,而只能与相邻边上的顶点合并。
(2)在面层级上可以分段挤出,右键“步长”设置每段挤出的长度,鼠标必须拖动到这个长度以后才可以挤出一段,而选择“单面多边形”就可以不用分段任意挤出了。
(3)在面级别上右击“启用延伸捕捉”后,可以让未合并的顶点在其他顶点被合并后继续往延伸方向移动。
◆ 创建面可以通过桥接边来实现,它可以桥接任意的两条边(即使都不是开口的边或相交的边)从而创建面。
◆ 点击各个层级的“不执行任何操作”可以避免在修改其他层级时误操作到该层级。
◆ 边层级的“移动”是移动单个边,而“移动自动半径”则是移动循环边。
◆ 各层级里的“折边”可以让指定的点边面在其法线方向上无法被平滑而变形。
◆ 面层级的:
1、切片网格:可以沿着视屏幕方向切割出直线来连接两个网格的中心点。
2、球化:可以将所选择的面拱起来,使之球形化。
3、transpose:可以对选定的面进行变换。
◆ 删除边:
1、“删除”一个边时也会连带面一起删除,所以一般通过“折叠”(即塌陷)来删除边。
2、删除循环边时可选择“删除”配合“完整边缘环”,也可选择“折叠”再配合“多边形环”。
(-)trimdynamic(抹平):又叫硬表面笔刷,与trimadaptive笔刷相似,可把凸起的地方压平,配合alt也可填平凹陷,类似的笔刷都在“灯箱 > 笔刷 > Trim”文件夹里,常用来磨平表面纹理细节和制作曲面或棱角的磨损效果,不过有时候使用其他常用笔刷orb_flatten_edge的压平效果还更好。
(=)zproject(映射):可以将当前子工具沿着视图方向投影在后面的子工具表面上从而可以使它们之间有个平滑的过渡或无缝的衔接,也可以配合移动工具在对象上直接点取图片上的图案画贴图用。